OHSAS運行模式
PDCA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
PDCA循環圈是OHSAS180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同時也是ISO14000,ISO9000管理體系的運行基礎,實際上PDCA循環圈是所有現代管理體制的根本運行方式
P——計劃:
1、確定組織的方針、目標
2、配備必要資源
3、建立組織機構、規定相應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
4、識別管理體系運行的相關活動或過程,并規定活動或過程的實施程序和作業方法等。
D——行動:按照計劃所規定的程序(如組織機構程序和作業方法等)加以實施。實施過程與計劃的符合性及實施的結果決定了組織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所以保證所有活動在受控狀態下進行是實施的關健。
C——檢查:為了確保計劃的有效實施,需要對計劃實施效果進行檢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產生的行為偏差。
A——改進:管理過程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因而需要隨管理活動的深入,針對實踐中發現的缺陷、不足變化的內外部條件,不斷對管理活動進行調整、完善,進入模型下一個動態循環,不斷上升的螺漩。
進行OHSAS18000認證的益處
1、提升公司的企業形象;增強公司凝聚力;
2、減少企業經營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達到企業永續經營;
3、進行內部管理改善,避免職業安全衛生問題所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
4、善盡企業的國際/社會責任;
5、順應國際貿易的新潮流,突破貿易壁壘。
OHSAS術語與定義
一、事故:
——造成死亡、職業病、傷害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意外事件
相應法規:
——1991年國務院頒布的《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及處理規定》
——1987年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
——衛生部頒發的《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
二、審核:
——制定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的安排,以及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實施并適用于實現組織的方針和目標的一個系統化的驗證過程。
三、持續改進:
——強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方針,從總體上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績效。
——持續改進不必發生于活動的所有方面。
四、危害:
——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可理解為危險源或事故隱患
——從本質上講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質和能量、有害物質失去控制而導致的意外釋放或有害物質的泄露,散發這兩方面因素,如液化器,氧氣瓶按導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進行分類:
1. 物理性
2. 化學性
3. 生物性
4. 心理與主觀性
5. 生理性
6. 行為性
7. 其他
五、危險:
——持定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結合。
可能性:是指導致事故發生的難易程度
嚴重性:是指事故發生后能夠組織帶來多大的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其中任何一個不存在,則認為這種危險不存在。
如有電擊可能性的地方,人員不能進入則認為不存在危險。
六、危害辨識:
——識別危害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即識別危險源辨識范圍主要是廠址、廠區平面布局、建筑物、生產工藝過程、生產設備、有害作業和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及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等。
確定其性質,如桌子(拌倒人或火災)確定是火災還是拌倒人
七、事件: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事件的發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損失,因此說事件包括事故
對于沒有造成職業病、死亡、傷害、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事件可稱之為“未遂過失”。
事件包括未遂過失。
八、相關方:
——關注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或受其影響的個人或團體。
可以是團體,也可以是個人。
關注狀況或受影響相關方主要有:
1)與組織相鄰的,如鄰廠、周圍的居民下風向的企業,河流的下游等;
2)與組織的經營生產活動相關的,如股東供方、客戶和員工;
3)銀行、政府部門、勞動及環境保護組織等。
九、不符合:
——任何能夠直接或間接造成死亡、職業病、財產損失或作業環境破壞的違背作業標準、規程、規章或管理體系要求的行為或偏差。
分為嚴重和一般不符合
嚴重不符合的情況
1. 體系系統性失效;
2. 體系區域性失效;
3. 有嚴重后果。
十、目標:
——組織制定的為激發員工安全表現行為,并預期必須要達到的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目的,要求和結果目標應可分解為獨立的指標盡量管理量化指標應可測量
十一、職業安全衛生:
——影響作業場所內員工、臨時工、合同工、外來人員和其他人員 安全與健康的條件和因素。
進入作業場所的任何人安全與健康的保護
不包括職工其他勞動權利和勞動報酬的保護,也不包括一般的衛生保健和傷病醫療工作。
作業場所一般說來是組織生產活動的場所。
十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
——組織全部管理體系中專門管理職業安全衛生工作的部分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職業安全衛生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
十三、組織:
——具有自身職能和行政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或社團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
十四、績效:
——組織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方針、目標,在控制和消除職業安全衛生危險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和達到的效果。
績效是可測量的,如職業病減少多少,未發生事故等。
十五、危險評價(風險評價):
——評價危險程度并確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范圍的全過程是針對存在的危險源的發生危害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分析,以確定這種危害是否可接受。
可能性:采取數學方法,最后得出一個綜合指標來實現
嚴重性:通過工程學的方法分析是否可接受的判斷需根據相關的知識,如法律、法規及組織具體情況加以確定,一般說來,這個標準或界限值不是一成不變的
十六、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危險的傷害
經過危險評價,確定了不可接受的風險,那么它就要采取措施將不可接受危險降低至可容許的程度,使人們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危險的傷害。
十七、可接受的危險:
——組織根據法律義務和職業安全衛生,將危險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返回
如何實施OHSAS18000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與環境、質量管理體系有著共同的管理原則,所以在體系建 立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對于不同組織,由于其組織特性和原有基礎的差異,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過程不會完全相同。但總體而言,組織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應采取如下步驟:
(1)領導決策
組織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需要領導者的決策,特別是最高管理者的決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認識到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必要性的基礎上,組織才有可能在其決策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另外,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建立,需要資源的投入,這就需要最高管理者對改善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行為做出承諾,從而使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實施與運行得到充足的資源。
(2)成立工作組
當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決定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后,首先要從組織上給予落實和保證,通常需要成立一個工作組。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工作組的成員來自組織內部各個部門,工作組的成員將成為組織今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運行的骨干力量,工作組組長最好是將來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代表之一。根據組織的規模,管理水平及人員素質,工作組的規模可大可小,可專職或兼職,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機構,也可掛靠在某個部門。
(3)人員培訓
工作組在開展工作之前,應接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及相關知識的培訓。同 時,組織體系運行需要的內審員,也要進行相應的培訓。
(4)初始狀態評審
初始狀態評審是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基礎。組織應為此建立一個評審組,評審組可由組織的員工組成,也可外請咨詢人員,或是兩者兼而有之。評審組應對組織過去和現在的職業安全衛生信息、狀態進行收集、調查與分析,識別和獲取現有的適用于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這些結果將作為建立和評審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方針,制定職業安全衛生目標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確定體系的優先項,編制體系文件和建立體系的基礎。
(5)體系策劃與設計
體系策劃階段主要是依據初始狀態評審的結論,制定職業安全衛生方針,制定組織 的職業安全衛生目標、指標和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確定組織機構和職責,籌劃各種運行程序等。
(6)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文件編制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編制體系文件是組織實施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建立與保持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并保證其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工 作,也是組織達到預定的職業安全衛生目標,評價與改進體系,實現持續改進和風險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據和見證。體系文件還需要在體系運行過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評審和修改,以保證它的完善和持續有效。
(7)體系試運行
體系試運行與正式運行無本質區別,都是按所建立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手冊、 程序文件及作業規程等文件的要求,整體協調地運行。試運行的目的是要在實踐中檢驗 體系的充分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組織應加強運作力度,并努力發揮體系本身具有各項功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糾正不符合并對體系給予修訂,以盡快渡過磨合期。 (8)內部審核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是體系運行必不可少的環節。體系經過一段時間 的試運行,組織應當具備了檢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 標準要求的條件,應開展內部審核。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者代表應親自組織內審。內審員應經過專門知識的培訓。如果需要,組織可聘請外部專家參與或主持審核。內審員在文件預審時,應重點關注和判斷體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現場審核時,應重點關注體系功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檢查是否按體系文件要求去運作.
(9)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整體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者代表應收集各 方面的信息供最高管理者評審。最高管理者應對試運行階段的體系整體狀態做出全面的 評判,對體系的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評價。依據管理評審的結論,可以對是否需要調整、修改體系做出決定,也可以做出是否實施第三方認證的決定。
當組織按上述步驟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還需著重注意幾個問題。
(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應結合組織現有的管理基礎
一般組織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上,都存在著原有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資源等。而 按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準建立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實際上是組織實施職業安 全衛生管理,改善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行為,達到持續改進目的的一種新的運行機制。它不能完全脫離組織的原有管理基礎,而是在標準的框架內,充分結合組織的原有管理基礎,進而形成一個結構化的管理體系。
(2)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